在商務部剛剛發布的《境外投資管理辦法》中,把投資額1000萬美元及以上、1億美元以下的境外投資和能源、礦產類境外投資的審批權下放到省級主管部門,同時簡化了企業境外投資的核準程序。這一利好消息在化工業界產生積極反響,連日來,記者采訪了解到,目前業內有實力的企業,都不同程度地有擇機向海外投資或并購的意向。
根據新《辦法》,商務部僅保留對少數重大、敏感的境外投資的核準權限,包括1億美元以上的境外投資、特定國別的對外投資等。預計《辦法》5月1日正式實施后,將有85%左右的境外投資核準事項由省級主管部門負責。
新《辦法》鼓勵國內企業境外投資意圖明顯。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《政府工作報告》中已提出,推動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,支持各類有條件的企業對外投資和開展跨國并購。商務部也明確表示,對外投資合作為穩定外需、擴大內需發揮了積極作用,不僅可增加國內企業的國際競爭力,而且有利于促進國際收支平衡。
近年來我國對外投資發展較快。2008年,全國對外直接投資已達到521.5億美元,同比增長96.7%,涉及石化、能源、冶金等多個領域。在投資能力不同時,投資方式也向多種形式的擴展。
中國化工集團公司作為國內化工企業海外投資的佼佼者,過去兩年海外并購戰績輝煌,并與黑石集團建立了合資關系,其投資行為一直受到業內外關注;ㄆ煦y行董事總經理錢于君曾向記者表示,非常欣賞中國化工在海外投資并購中大膽、務實的作風。目前,中國化工集團公司總經理任建新已明確表態,將繼續堅持“買得來、管得了、干得好、拿得進、退得出”的原則,選擇適宜的時機進行海外投資并購。
中石化有關負責人在19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,作為一種戰略發展性投資,中石化將繼續堅持在境外的投資和并購等商業行為,但將視企業自身能力和市場環境等因素制定具體的投資計劃。
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,目前國內化工公司特別是資源緊缺型企業,在有能力的條件下都有海外資源類項目投資的意向。一家化肥企業老總坦言,由于國內鉀資源嚴重匱乏,將利用一切機會,在國外投資發展鉀肥項目。
|